一分快三大小单双必中方法
  • 首页
  • 一分快三大小单双必中方法介绍
  • 产品展示
  • 新闻动态
  • 首页
  • 一分快三大小单双必中方法介绍
  • 产品展示
  • 新闻动态

栏目分类

  • 一分快三大小单双必中方法介绍
  • 产品展示
  • 新闻动态

热点资讯

  • 孙悟空定住七仙女后,真的什么都没做?他干的事可以砍十次脑袋了_天庭_大禹_蟠桃
  • 澳网天王山前夜!首冠诞生!残血德约冲100胜!谢淑薇抢决赛!
  • 企业安全大检查 系紧安全“第一扣”
  • 辽宁男篮对阵山东生死战,韩德君出战张镇麟伤缺,胜者晋级四强!
  • 皮海洲:指数超越3674.4点,市场为何感受不到赚钱效应?

新闻动态

“2024名人堂年度人文榜·十大好书”入围名单(40本)来了
发布日期:2025-02-05 18:16    点击次数:72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时光荏苒,转眼我们就要告别2024年最后一抹晚霞,眺望2025崭新一年新生的朝阳。回顾往昔是为了更好走向明天。伴随着迎接崭新一年的喜悦,“2024名人堂年度人文榜”之“十大好书”的盘点如期而至。12月27日,“2024名人堂年度人文榜·十大好书”入围名单(40本)出炉。

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主办,组织专家评选、发布的“名人堂年度人文榜”已经连续举办多届,在读者群、出版界、作家圈中深受关注。鉴于图书评选的特性,为了保障评选质量,本榜单评选采取这样的程序:以封面新闻App、华西都市报“当代书评”栏目在2024年推荐报道过的图书为重点,并放眼整个国内出版界在2024年这一年出版的好书,精心筛选出在阅读圈、出版界高口碑的40本图书。在封面新闻读书频道、华西都市报当代书评版记者、编辑的组织下,邀请国内三位资深、一线文学评论家、作家组成专业评审团,最终评选出封面新闻“2024名人堂年度人文榜·十大好书”。

入围的这40本书分为虚构、非虚构两大类,覆盖文学、社科历史、传统文化、自然科普等多个领域。作者的年龄层方面,既有宝刀不老的前辈作家,也有才华闪耀的青年写作者。特别突出的是,有不少作品的作者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作家”。其中有矿工陈年喜,有不识字凭语音转换出一本书的阿包,也有在大银幕上闪耀的著名演员陈冲,等等。他们彼此的生命经历、生活道路有巨大的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表达个人生命经验的写作者。

此外,河北90后女孩小小,在《小小浮浪人》中,分享她在过去14年里从辍学打工妹到博士毕业的进阶人生。在西安一所高校当教师的杨素秋,将她在西安某单位挂职期间,主力筹建了一座临时图书馆的故事写成《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传递出一种积极、光明、向上的力量,让很多人感动。在虚构领域,格非、邱华栋、叶兆言、张楚、蔡骏等人,用高超的记忆嫁接腾挪技艺和想象力,表达各自对生命和时代的感受,用艺术带给读者带来心灵的力量和情感的润泽。

“2024名人堂年度人文榜·十大好书”,盘点的目的不是评选,而是重在分享。

这一份精选的年度书单,与您分享——

非虚构类(排名不分先后)

1《去家访》黄灯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去家访》

2020年,黄灯的非虚构作品《我的二本学生》,引起社会对于大学教育以及二本学生群体的持续关注和广泛热议。在《去家访》中,她延续对“二本”学生的诚恳关切,将自己在2017年—2022年长途走访自己学生原生家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以及她对学生教育的一些整体思考,书写表达出来。如果说,《我的二本学生》是以大学坐标去观照学生的未来,《去家访》则是以家庭与社会两个维度,去更深度理解生长环境与一个人命运的紧密逻辑。

2 《猫鱼》 陈冲 著 上海三联书店

《猫鱼》

这是电影人陈冲的自传性散文作品。从上海童年的老房到少女时代“小花”剧组,再到《末代皇帝》《太阳照常升起》的银幕背后;从祖辈的往事到父母、哥哥几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个人生命回忆录。陈冲的文笔清丽明媚,刻画描摹事物很传神,也让很多人感到惊喜。

3《不被大风吹倒》 莫言 著  读客文化&北京日报出版社

《不被大风吹倒》

莫言的散文总体风格亲切、幽默。在这本书收入的莫言40篇散文中,莫言讲自己的童年;讲自己怎么走上文学道路;讲他和余华、史铁生的友谊;讲他喜欢的作家和书……其中一篇散文《不被大风吹倒》是莫言在2022年“五四青年节”时给年轻人的寄语。他讲述了小时候和爷爷在大坝上遇到大风、爷爷抵抗大风的故事,鼓励年轻人遇到人生的艰难时刻不要放弃。

4《唐诗的读法(增订版)》西川 著  活字文化& 人民文学出版社

《唐诗的读法》(增订版)

作为一名新诗的写作者,西川对古典文学探究的好奇心,主要在于这些作品诞生的过程本身。他的目的不是像古典诗词专家那样解读唐诗,而是试图弄明白“唐朝的诗人们是怎么工作的,他们的诗歌是怎么被生产出来的,他的诗歌有什么样的社会基础。”也就是说,西川想要摸清古人的工作性质,试图窥探古人在文学上“创造的秘密”。

5《峡河西流去》 陈年喜 著 博集天卷&湖南文艺出版社

经过20年漂泊在外的务工生涯,陈年喜携带旅途中的悲欢、离合、生死感悟回到自己的故乡峡河,开启了一段对故乡及文学根源的探寻之旅。乡音、乡貌、乡土人情于陈年喜的笔端落于纸面,凝结成这本书。其中有陈年喜对故土的依恋与深情,有他的文学根系以及枝干,更有被岁月遮蔽的又真实存在的,那些峡河岸边普通人的生活和心灵世界。

6《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杨素秋 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

2020年,身为大学老师的杨素秋来到西安碑林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挂职,在一年任期里,她很大一部分工作内容是促进建成一座临时图书馆。从组织招标、设计装修到书籍的采购与编目,杨素秋全身心投入其中。这中间她遇到种种挑战和困难,有过不少困惑。但最终这件事做成了。 她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写成了一本书。杨素秋充满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给很多读者带来鼓舞的力量:坚持正确的事,总会有人跟你一起走向前方。

7《小小浮浪人》 小小 著   华章同人&重庆出版社

《小小浮浪人》

一个成长期极度缺乏家庭支持的人,如何抓住有限的机会,使自己不下沉,向光而行,活出内核强大的人生?“小小”本名武秀秀,1993年出生在河北农村。幼时父母离异,小小跟着打零工的父亲来到城市边缘辗转流离,不久父亲再婚,她受到继母的虐待。读初一时,小小被迫辍学离家,开始打工生涯。之后她一边打工一边自学深造,取得博士学位。“小小”将她的人生故事写出来,她一路摸索的心路,在种种困境之中向光性和积极心态,让人深受启发。

8《传告后代人——中国古代诗人的15个关键词》 张执浩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传告后代人——中国古代诗人的15个关键词》

诗人张执浩以几十年读诗、写诗的深厚积累,沉淀出功名、漫游、社交、友谊、传播、登高、风骨、悲秋、雅趣、苦吟、音区、色彩、还乡、归途等15个具有概括性、精确性的关键词,将中国古代诗歌与诗人命运、社会历史紧密相连,全方位展现了古代诗人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努力破译古代诗人生命密码。

9《江口沉银考古手记》 刘志岩  著  巴蜀书社

《江口沉银考古手记》

该书从考古领队的第一视角出发,以时为序,叙述江口沉银遗址发掘工作的缘起、逐步深入的过程,对这一重大考古事件进行全历程、全场景的生动展现,带领读者跨越时空,“重返”岷江之上的发掘现场。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不同职责的江口考古队队员群像,呈现出他们对考古事业的温情日常。

10《聆听:西南联大访谈录》 张曼菱 著  商务印书馆

《聆听:西南联大访谈录》

这本书是作家、学者张曼菱关于西南联大推出的访谈实录。访谈对象包括陈省身、费孝通、任继愈、杨振宁、王希季、许渊冲、朱光亚、李政道等联大师生约30人,以及宗璞(冯友兰之女)、许鹿希(邓稼先夫人)等家属或相关人员10余组。这本书是对珍贵的访谈实录精选精编,并在每篇访谈后设列访谈手记,全面呈现西南联大的学人南渡、驻湘、来昆、教学与生活到西南联大宣告结束的情状和历程,展现出联大学人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境界。

11 《血与蜜之地:穿越巴尔干的旅程》 刘子超 著 新经典文化&文汇出版社

《血与蜜之地:穿越巴尔干的旅程》

从北到南,由冬入春,刘子超穿越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意大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黑山、波黑、塞尔维亚、北马其顿、希腊……从一个国家到另外一个国家,从一个城镇到另外一个城镇,见证世界的细碎与广阔。这种“以肉身进入现场,用文学再现旅途”的方式也备受赞誉。

12《春晖》 阮筠庭 著   漫编室&新星出版社

《春晖》

这本书称得上是在漫画中欣赏的散文诗。阮筠庭是国内资深漫画家,在中国美术学院执教多年。书中,阮筠庭,娓娓道来一个女老师从青年到熟年的成长故事,属于十多年磨一剑的半自传作品。“春晖”是一位在美院留校任教的年轻女老师,她有点羞赧又保持着纯真,在现实中保持着深刻的自我求索。

13 《智人之上:从石器时代到AI时代的信息网络简史》 尤瓦尔·赫拉利 著  林俊宏 译  中信出版社

《智人之上:从石器时代到AI时代的信息网络简史》

当生成式人工智能加速进化,并在许多领域“开花结果”时,关于技术的反思一直也没停止。尤瓦尔·赫拉利曾写出《人类简史》《未来简史》等作品,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叙事风格著称。这本书透过大历史的长镜头讲述信息网络如何塑造了我们和我们的世界,探讨了不同的社会结构在试图构建信息网络时面临的关键困境,为我们理解当前信息网络时代提供了新视角。

14《诗词大先生:叶嘉莹的诗教人生》张静 著  磨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诗词大先生:叶嘉莹的诗教人生》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张静,曾在20多年时间里陪伴在恩师叶嘉莹身边,对叶嘉莹的诗词人生有深刻感知,并深受其影响。张静以恩师的诗词生命为切入点,从弟子的角度揭秘叶先生的为师之道、诗教之路,以及叶先生讲诗的成功经验和魅力所在。

15 《“简”读中国:敦煌汉简里的丝绸之路》  马丽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简”读中国:敦煌汉简里的丝绸之路》

简牍是纸张普及以前中国文字最主要的书写载体。两汉时期多元文明的荟萃交融在敦煌出土简牍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该书依托甘肃简牍博物馆所藏的四十多枚珍贵简牍,将其中涉及两汉时期丝绸之路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民族关系等的相关内容作为第一手史料,从中挑选出当下大众感兴趣的、与历史上重要的人物事件有关联的、具有可读性的篇目进行解读,并与传世文献互证,写成系列文章。

16《数字疾驰:外卖骑手与平台经济的劳动秩序》 陈龙 著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数字疾驰:外卖骑手与平台经济的劳动秩序》

某天,一位北大社会学博士骑上电瓶车,在大街上疾驰送外卖。他想了解:本应让骑手如虎添翼的大数据,为何最终织就了一张围住骑手的巨网?当人与代码短兵相接,所谓“打工”,又在经历怎样的变化?在这本书中,社会学博士亲历外卖骑手的真实劳动过程,以回应平台经济背后的劳动秩序何以可能。

17《四海为家》 阿玛蒂亚·森 著;刘建 张海燕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四海为家》

这是经济学家、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写的一本回忆录。在这本书中,阿玛蒂亚回顾了他从童年成长到走上学术生涯的漫长旅程。从孟加拉国到印度的加尔各答,先求学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后又辗转任教于美国多所知名学府。阿玛蒂亚阐述了自己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成为世界公民的心路历程,并阐述了学习给人的愉悦和友谊的重要性。读者可以从中看到,一位海纳百川、心系天下的学术大家是如何“炼成”的。此外,书中充满着阿玛蒂亚·森对分配正义、公正社会等重大议题的观察和思考。叙事风格亲切又深刻,可读性很高。

18 《牧马清水河》 杨占武 著  上海三联书店

《牧马清水河》

贺兰山、西海固、清水河……这是宁夏作家杨占武的故土文化散文集,也是一个写作者的“纸上还乡”。作者的书写很有特色:兼具学术与文学价值,作者善于撷取一些细小的事项,从历史、经济、语言、文化等多角度对游牧文明和农耕文化展开了具象的观察和思考,使每个叙述切片都呈现出多重意象和深邃内涵。

19 《认识我的人慢慢忘了我》 周慧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认识我的人慢慢忘了我》

出生于1974年的周慧,十八岁出门打工,通过成人高考上了大专,毕业后来到深圳,从事过形形色色的工作后,辞职搬到深圳东部山区洞背村居住了近十年。她住在一间三面有窗的房子里,这本书就是她从窗口眺望山和海、村庄和故人、远逝的青春和身在其中的中年,以及自己内心流转变化的坦诚记录。书中的文章既是散文又称得上是小说,同时也有诗的直觉力和直观力。

20 《司马相如西南行》王军 著  成都时代出版社

《司马相如西南行》

谈到司马相如,人们总是想到他在辞赋上的文采飞扬,或是与卓文君的浪漫故事。但其实,他更是安边、开边的功臣。该书聚焦司马相如出使西南的这一历史细节,荡气回肠地展现了西南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书中将司马相如奉使西南、打通西南丝绸之路的历史功绩娓娓道来。

21  《寸铁笔记》 蒋蓝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寸铁笔记》

这本书收录了蒋蓝20余年阅读写作生活中的点滴感悟。蒋蓝选择断片式的写作,将日常生活中的思想碎片以诗化的语言提炼出来,成为一段段坚硬孤僻却难能可贵的寸铁之思。在蒋蓝看来,断片是对思想、事件的深犁,既是生命的切片,又是对思想在场的无限贴近。

22 《江河行地,海浪无声——我的祖父王赓》 王丹妮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江河行地,海浪无声》

在时间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他们的光芒往往被更耀眼的人所掩盖,长期不被人知或者被蒙蔽。王赓就是其中一位。王赓的孙女、斯坦福大学古典学博士王冬妮,历时数年钩沉多国档案史料,并充分发挥家属身份优势访遍亲友,对祖父的经历和性格,进行了深情追忆与严谨考证,帮助读者终于重新认识,这位绝不仅仅是简陋的“陆小曼前夫”标签所能涵盖的一生。一个迥异于野史形象的王赓,一个历史背面的隐形人,历经百年沉寂,再次浮现在公众视野中。

23《寻秦记》 聂作平 著 中华书局

《寻秦记》

秦人原本是生活在“西垂”的弱小部落,经过数百年的曲折历程,逐渐在西部壮大、崛起,进而统一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聂作平沿着秦人的迁徙轨迹,寻找留存在地面上的秦人线索,发现民间风俗和文化中残留的秦人踪迹,在对地理的寻访、考察、辨析中,发现秦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统一六国的偶然与必然。在考察历史的同时,聂作平对当下和现实进行深入思考。从甘肃到陕西,上千里行程,他书写自己在旅行中寻找秦人的踪迹,很强的沉浸感和代入感。

24 《宽容与执拗:迂夫司马光和北宋政治》 赵冬梅  中信出版集团

《宽容与执拗:迂夫司马光和北宋政治》

司马光究竟是谁?是宋人眼中恤民爱民的司马丞相,还是当代人熟知的顽固的守旧派、王安石变法的死对头?虽然时代赋予了他诸多标签,但隔着千年历史,他在当代人认知中的形象与面目依旧遥远又模糊,甚至古往今来对他的解读多少带有一些暧昧或偏见。宋史专家赵冬梅教授以多年宋史研究积淀为依托,自司马光的家世渊源追溯而起,将其初入仕途至崭露头角,再至成为股肱之臣,乃至走上宰相高位进而影响宋代历史走向的人生经历进行了细致讲述。

25《一个人的人生未爆弹》朱德庸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个人的人生未爆弹》

与朱德庸以往常用的四格漫画形式不同,这本书打破“四格漫画”的限制,以单独漫画的形式,更加自由、无拘无束的诗意手绘风格,表达一位“城市行走者”“人性观察者”对当代都市生活的观察与困境的理解。每一页都是一则短故事,用富有诗意与想象力的图文,剖析内心有不同困境的人生,启发大家思索身心、情绪等课题。

26《神农野札》  陈应松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神农野札》

长期在神农架居住和写作的陈应松,是国内少有的自觉进行生态书写的作家。作者以神农架的自然万物作为书写对象,着眼于快节奏城市生活中难得一见的深山大泽、山肴野蔌,提供了深度认识自然、理解自然的一个切口。野花野草、野山野水、野禽野兽、野史野趣,陈应松都以饱含深情的文笔,将这里充满生命力的一切一一记叙在案,很有治愈力。

27  《大地与尘埃》  王新程 著 重庆出版社

《大地与尘埃》

中国农业文明延绵数千年,乡村作为所有人的根系所在,始终保存在我们的潜意识、文化构造中、情感与伦理结构之中。本书用散文的方式叙述长辈的平凡人生,写父辈颠沛流离中的坚韧美好。文章真挚朴实,传达出作者对故园和亲人深切的思念,缓慢从容地叙述带领读者重返时间河流。带领读者走近一个平凡普通人家的生命史,看到了奉献与感恩、牺牲与救赎,看到了中国式亲戚间的互相扶持,被称为“西南乡村版的《人世间》”。

28  《阿包》  阿包  著 乐府文化&广东人民出版社

《阿包》

1968年,阿包生在黔东南的贫困家庭。她曾被辍学被拐卖被诈骗,但不被命运压倒,大声讲出自己的故事。原本几乎不识字的她,用手机语音转文字,再手写誊抄,自述了自己这大半生。阿包把自己的故事写出来,是想告诉女儿和外孙女们,自己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希望她们不要再吃她那样的苦。这是一个卑微平凡但昂扬活出微光的女人,在命运的悲苦中,活出了灵魂的高贵。

29 《离岛:于偏僻之地重建生活》 库索 著   北京贝贝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离岛:于偏僻之地重建生活》

历时三年,作者独自走访了日本偏僻的数个小岛,与岛民共同生活,亲眼见证那些选择在偏僻之地生活的年轻人如何建设生活,重视自然与自我,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深切感到“离岛拥有无限未来”:那里有人追求丰裕的自然与新鲜的时令食物,有人试图重拾对邻里与亲密关系的信任,有人溯源历史与民俗、希望在现代复刻古典之美。

虚构类(排名不分先后)

30《空城纪》  邱华栋 著  译林出版社

《空城纪》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凿空之旅”意义深远。在这本小说重寻龟兹、尼雅、楼兰、敦煌等西域古城的历史传奇,努力在纸上复原盛代元音,称得上是一次现代精神意义上的文学“凿空”之旅。作者以龟兹双阕、高昌三书、尼雅四锦、楼兰五叠、于阗六部、敦煌七窟六章,讲述六座古城废墟遗址的故事。这些古城故事,都延伸到了当代,历史与当下在文本中汇合。

31《登春台》 格非 著   译林出版社

《登春台》

众人熙熙,如登春台。小说叙写了1980年代至今40余年的漫长时间里,沈辛夷、陈克明、窦宝庆、周振遐分别从江南的笤溪村、北京的小羊坊村、甘肃云峰镇、天津城来到北京春台路67号。四人的故事在这里轮番上演,又彼此交叠。叙事流畅缜密,情节生动带悬疑色彩,语言蕴藉,深具抒情风格,将通俗类型小说的可读性和纯文学的典雅结合得天衣无缝。其中也透射出作为一名清华大学教授、资深人文学者对当下现实社会的高度关切和敏感度。

32《云落》  张楚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云落》

主人公万樱面临着生活的种种压力,亲情和爱情从不同的方向给她带来考验,她以自己的智慧将它们融入了时间的长河。她的朋友们也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在时代的潮流里前行,有的固守自己的方向,有的在分岔路口徘徊。在这部小说中,张楚写出了云气的氤氲以及花香似有若无的猛烈,写出了中国县城《清明上河图》一般的生态。最重要的是,他写出了平凡的世界中普通人的扭结与挣扎,美好与良善。

33《璩家花园》叶兆言 著  译林出版社

《璩家花园》

小说以南京城南一座老宅院——“璩家花园”的两个平民家庭、三代人的生活轨迹为叙事主线,书写七十余载平民生活史。全书故事在各个标志性的时间段之间穿插讲述,工人、教师、买卖人、知识分子等组成市井生活群像,叶兆言以说书人的口吻,带读者穿梭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地理风俗、城市建筑、民情风貌编织其中,小切口叙事唤起的是集体记忆与情感共鸣。

34《敦煌》  陈继明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敦煌》

在中国,乃至在全世界,敦煌都不只是一个地名,也不只是“敦煌学”,它像一个斑斓壁画与单调大漠相映衬的人类标本。面对敦煌,一代代文艺创作者,纵然心向往之,但却不敢在创作中轻易贸然涉足。这本小说以唐代贞观时期为时间背景,以李世民的御用画师祁希为主人公,写王朝征战、凡人开窟、宫廷画师造像;以瓜州、沙州为空间背景,书写河西走廊上族群的融合。小说加入了当代元素,以一个吐谷浑后裔的奇特人生,打通历史和现实的联系。

35《猛虎下山》 李修文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猛虎下山》

小说围绕着上世纪末炼钢厂下岗潮与打虎队成立两条线索交织展开,讲述一个中年濒临失业的炉前工刘丰收如何应对他的人生困境。作者借助现实书写与魔幻想象的有机融合,融入散文、戏曲元素淬炼成独特的语言,铿锵而又奔放。李修文回到历史和记忆的深处,打捞那些有名有姓的普通人,精细的田野调查,然后通过象征、变形的艺术手法,转化成一部浓缩时代精神与显影人性幽微的人间戏剧。

36《花灯调》 刘庆邦 著   作家出版社

《花灯调》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奇女子带领一个村庄脱贫致富的故事。女主人公向家明拥有令人艳羡的工作、美满幸福的家庭、富足安定的生活。但她选择走向田间地头、攀在悬崖峭壁,宿在简陋屋舍,在泥泞跟严峻中拓荒,在沟壑跟淤堵中楫水。小说通过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人性的内在肌理,从而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力度。

37 《扬兮镇诗篇》 许言午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扬兮镇诗篇》

张咏被离异的母亲视作唯一的希望和顶梁柱,早慧而坚强地背负起家中重担。丁晓颜作为镇上有名的才女胡美兰的女儿,心性沉静质朴。张咏和丁晓颜相携走过了青春时代。命运终将两人引向人生的分岔路口:张咏大学毕业后在大城市发展,丁晓颜则留在扬兮镇开烧饼铺……这部小说以诗意、舒缓、清新的笔调,讲述了扬兮镇一双小儿女的爱情悲剧。故事以青年男女张咏与丁晓颜的爱情为主线,通过对小镇人物的细致刻画,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社会图景,让人感受到小镇的温情与人情味。

38《岛屿的厝》  龚万莹  著 中信出版集团

《岛屿的厝》

该书收录九个温润带有南方感的故事,述说作者对故乡鼓浪屿的情愫。九个故事,唤醒既往,见证成长,瞩目故土,以文字承载千回万转的离愁别绪。这座岛上有中西合璧的华侨古厝、如梦似幻的菜市钟声、哀伤神秘的白色庭院,更有星月相伴的夜海黑浪,处处闪现着闽南岛屿生活的古早风情。全书结构精巧独特,既是一个整体,又像一出单元剧。每一个独立成篇的故事之间环环相扣,而合拢起来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像是随着作者作了一次环岛旅行。

39《白水谣》 熊焱 著 花城出版社

《白水谣》

作为一名主要是在诗歌领域内深耕的作家,熊焱在长篇小说上也用力颇深,对个人与大历史之间的生命互动主题尤为青睐。几年前他创作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血路》,即是围绕四川保路运动这件历史大事。在《白水谣》 中,熊焱以白水镇上杨氏家族7代人的命运交响,讲述了一个跨越百年的家族故事,努力呈现出个人在时代变迁中的心灵隐秘和存在本质。杨氏家族在时代变革和转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让读者从中窥见清末到新世纪后100多年的风雨沉浮和时代图景。

40《曹家渡童话》 蔡骏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曹家渡童话》

“我刚搬到曹家渡那年,王菲还叫王靖雯,小虎队正青春年少,小马哥在录像带里出生入死。苏州河畔,有栋孤零零的六层楼房。我天真地以为会在这里住一辈子。”蔡骏1978年生于上海,成长在苏州河畔,曹家渡是他度过少年时光的所在。这本小说集中收入蔡骏关于曹家渡的六篇小说(《猫王乔丹》《戴珍珠耳环的淑芬》《鲁先生传》),构成一个小小的“曹家渡宇宙”:一半来自个人岁月的流逝和内心的回望,一半来自时代剧变和面目全非的故乡。蔡骏潜入个人记忆博物馆,以想象力复原三十年前曾经鲜活的画面与细节,雕刻、打磨、上色,使其褪去光阴的包浆、重新缤纷浓烈起来。



上一篇:澳网天王山前夜!首冠诞生!残血德约冲100胜!谢淑薇抢决赛!
下一篇:企业安全大检查 系紧安全“第一扣”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一分快三大小单双必中方法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